主页 > 名句 > 苏轼的名句 > 楚人悲屈原,千载意未歇。

楚人悲屈原,千载意未歇。

出自宋代苏轼的《屈原塔

楚人悲屈原,千载意未歇。

精魂飘何处,父老空哽咽。

至今沧江上,投饭救饥渴。

遗风成竞渡,哀叫楚山裂。

屈原古壮士,就死意甚烈。

世俗安得知,眷眷不忍决。

南宾旧属楚,山上有遗塔。

应是奉佛人,恐子就沦灭。

此事虽无凭,此意固已切。

古人谁不死,何必较考折。

名声实无穷,富贵亦暂热。

大夫知此理,所以持死节。

楚人悲屈原,千载意未歇。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楚地的人都为屈原感到悲哀,这种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没有停止。

他的精神魂魄飘到了什么地方?只留父老在哽咽哭泣。

直【zhí】到今【jīn】天,在仓绿色的江流上,人们还投【tóu】下饭【fàn】食拯【zhěng】救饥饿的鱼【yú】龟虾蟹不让它们【men】吃【chī】屈原的尸体。

遗留下【xià】来的风俗成了比赛【sài】划龙【lóng】舟【zhōu】,人们哀叫的声音甚至要把楚地的【de】山震裂【liè】。

屈原是古时的豪迈之人,当时慷慨赴死的意图非常强烈。

世上的俗人怎么能知【zhī】道【dào】他这种想法呢【ne】,都以为屈原恋恋不舍【shě】,不愿意【yì】与这【zhè】个世间【jiān】告别。

南宾县之前属于楚地,山上有留下来的古塔。

这塔应该是侍奉佛祖的僧人担心屈原的精魂就要消散,所以修建的。

这件事虽然没有凭据,但这份心意已经很真切了。

古往今【jīn】来【lái】的人有谁是不【bú】死的?没有必要去比较【jiào】是到底【dǐ】是长寿【shòu】好还是死亡好。

人的名声实在是不会消忘的,而身份财富只是短暂的荣盛。

屈原正是知道这个道理,所以即使是死也要保持自己的气节与节操。

注释

楚:楚国,楚地,如今的湖南湖北一带,也泛指南方。

屈原: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,生于【yú】公元前340年【nián】,死【sǐ】于公元前278年,战国时期楚国诗人、政【zhèng】治家,相传【chuán】于农历五月【yuè】五日投汨【mì】罗江【jiāng】自【zì】尽。

歇:停止,休止。《说文》:歇,息也。

精魂:精神魂魄。

沧江:泛指江【jiāng】河,江【jiāng】流,因【yīn】为水【shuǐ】为苍色,所以称“沧江”。沧,水深【shēn】绿色,通“苍”。

投饭:投下【xià】饭【fàn】食【shí】喂河里的生物让它们吃饱了【le】就不在吃【chī】屈【qū】原的遗体。古时荆楚之人有在农历五月初五将煮好的【de】糯米饭和蒸【zhēng】好【hǎo】的粽糕投入【rù】江中祭【jì】祀屈【qū】原的习俗。

饥渴:饥饿的鱼龟虾蟹,属偏义复词,特指“饥”。

就死:赴死。就,即也。

眷眷:依恋反顾貌,带不舍之意。

决:别也。

南宾【bīn】:忠州南【nán】宾县,如今的四川丰都【dōu】。当时诗人【rén】侍父入【rù】京【jīng】做官,途经此地。

子:指屈原,屈原的精魂。

沦灭:消亡,消失。沦,没也。

此事:指诗人猜测造塔原因这件事。

考【kǎo】:老,长寿。《说文》,考,老也。七十曰【yuē】老【lǎo】。《说【shuō】文序【xù】》中提【tí】到“考”属转注【zhù】(古代造字方【fāng】法之【zhī】一)字,“考老是【shì】也”,正好呼【hū】应前【qián】句【jù】的“谁不死【sǐ】”,并与后面的“折”产生对比,两字才可以相较。

折:断,指死亡。

大夫:指屈原,屈原曾受楚怀王信任担任三闾大夫。

死【sǐ】节:为了保全气【qì】节、节操赴死。《楚辞【cí】 九章》:或【huò】忠信而死节兮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古【gǔ】诗【shī】文网经典传承【chéng】志愿小组.方相氏【shì】译注,作者邮箱【xiāng】:1572076419@qq.com

鉴赏

  和刘【liú】禹【yǔ】锡一样【yàng】,苏轼也历经【jīng】贬谪,在一肚子不合时宜的心境中度过【guò】人【rén】生的大半光【guāng】阴。不【bú】过写【xiě】作此诗的嘉祐四年(1059),苏【sū】轼还是意【yì】气风发的青年【nián】才士,两年前刚以【yǐ】21岁的年【nián】龄成为进士。本年冬苏轼侍父入京【jīng】,途经忠州南宾县(今四川丰都),看【kàn】到这【zhè】个【gè】与屈原毫无关系【xì】的地方竟建【jiàn】有一座屈原塔,惊异之余便【biàn】写下了上面这首【shǒu】五言【yán】古【gǔ】诗。诗分三段:前八句【jù】写【xiě】端午节投粽子、赛龙舟习【xí】俗【sú】与屈原的关【guān】系,次【cì】八句推测屈原塔的来历,末八【bā】句赞美屈原不苟求【qiú】富贵而【ér】追求理想的节【jiē】操。

  相比楚地民俗来,更触动苏轼的是屈原那深入人心的精【jīng】神品格,因此他【tā】不是在纪【jì】实性【xìng】的【de】叙写中【zhōng】展开作品【pǐn】,而是付【fù】之以精神史的追【zhuī】溯。投饭和竞渡不【bú】是呈现为【wéi】娱乐化的热闹【nào】的【de】民俗场景,而是【shì】祭【jì】祀与追【zhuī】怀的真正仪式,伴有“悲”、“哽咽”、“哀叫”等强烈的情绪【xù】活动。作者一再用【yòng】反衬的【de】笔法来强化【huà】议论的力度,如【rú】屈原赴【fù】死之决【jué】绝与世人眷【juàn】怀之不绝,如事之【zhī】无凭与【yǔ】人情之殷切,富贵之短暂与声名之无穷,世人之澌【sī】灭与屈原之不【bú】朽,最终以【yǐ】“大夫知此【cǐ】理,所以持死节”一【yī】联贯之,屈原持志之高洁【jié】与自【zì】己的【de】无限景仰【yǎng】之【zhī】情,都不待言而自喻。从【cóng】某种【zhǒng】意义上说【shuō】,这首诗就【jiù】像是一个预【yù】言,宣示了作者未来的志节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【zé】。后来苏轼毕生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【zhāng】和生活【huó】理想,身处逆【nì】境而【ér】不【bú】妥协苟【gǒu】合,同时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【huó】态度,始【shǐ】终对未来充满了希望。

苏轼简介

宋代·苏轼的简介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【jiā】、书画家、美食【shí】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【zàng】于【yú】颍【yǐng】昌(今河南省【shěng】平顶【dǐng】山【shān】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【kě】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【huà】皆精。其【qí】文汪洋【yáng】恣肆【sì】,明白畅达,与欧【ōu】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【táng】宋八大【dà】家”之一;诗清新【xīn】豪健【jiàn】,善用夸【kuā】张、比喻,艺【yì】术表现独【dú】具风格【gé】,与黄【huáng】庭坚【jiān】并称苏黄;词【cí】开豪放一派,对后【hòu】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【xīn】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【háng】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【zhī】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【fèi】、蔡襄并称宋【sòng】四家;画学文同【tóng】,论画主【zhǔ】张【zhāng】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【zhe】有《苏东【dōng】坡全集【jí】》和《东坡【pō】乐【lè】府【fǔ】》等。

...〔 的诗(2851篇)

猜你喜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