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苏轼的诗 > 屈原塔

屈原塔

[宋代]:苏轼

楚人悲屈原,千载意未歇。

精魂飘何处,父老空哽咽。

至今沧江上,投饭救饥渴。

遗风成竞渡,哀叫楚山裂。

屈原古壮士,就死意甚烈。

世俗安得知,眷眷不忍决。

南宾旧属楚,山上有遗塔。

应是奉佛人,恐子就沦灭。

此事虽无凭,此意固已切。

古人谁不死,何必较考折。

名声实无穷,富贵亦暂热。

大夫知此理,所以持死节。

屈原塔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楚地的人都为屈原感到悲哀,这种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没有停止。

他的精神魂魄飘到了什么地方?只留父老在哽咽哭泣。

直【zhí】到今天,在仓【cāng】绿色的江流上【shàng】,人们还【hái】投下饭食拯救【jiù】饥饿的鱼龟虾蟹不让它【tā】们吃屈原【yuán】的尸体。

遗留下来【lái】的风【fēng】俗成了【le】比赛划龙舟,人【rén】们哀叫的声【shēng】音甚至要把楚地的山震裂。

屈原是古时的豪迈之人,当时慷慨赴死的意图非常强烈。

世上的【de】俗人【rén】怎【zěn】么能知道他这种想法呢【ne】,都以为屈原恋【liàn】恋【liàn】不舍,不愿意与这个世间【jiān】告别。

南宾县之前属于楚地,山上有留下来的古塔。

这塔应该是侍奉佛祖的僧人担心屈原的精魂就要消散,所以修建的。

这件事虽然没有凭据,但这份心意已经很真切了。

古往今来的人有谁【shuí】是【shì】不死的【de】?没有必要去比【bǐ】较是到底【dǐ】是【shì】长寿好还是死亡好。

人的名声实在是不会消忘的,而身份财富只是短暂的荣盛。

屈原正是知道这个道理,所以即使是死也要保持自己的气节与节操。

注释

楚:楚国,楚地,如今的湖南湖北一带,也泛指南方。

屈原:中国历史上【shàng】第【dì】一位伟大的【de】爱国诗人,生于【yú】公元前【qián】340年,死于【yú】公元前278年【nián】,战国【guó】时【shí】期楚国诗人、政治家,相传【chuán】于农历五月五日【rì】投汨罗江自尽。

歇:停止,休止。《说文》:歇,息也。

精魂:精神魂魄。

沧江【jiāng】:泛【fàn】指江河,江流【liú】,因为【wéi】水为苍【cāng】色,所以称“沧江”。沧,水【shuǐ】深绿色,通“苍”。

投饭:投下饭食【shí】喂河里【lǐ】的生【shēng】物【wù】让它们吃饱了就不在【zài】吃屈【qū】原的遗体。古时荆楚之人有【yǒu】在【zài】农历五【wǔ】月初五将煮好的糯米饭和蒸好的粽【zòng】糕投入江【jiāng】中祭祀屈原的习俗。

饥渴:饥饿的鱼龟虾蟹,属偏义复词,特指“饥”。

就死:赴死。就,即也。

眷眷:依恋反顾貌,带不舍之意。

决:别也。

南宾:忠州【zhōu】南宾县【xiàn】,如今【jīn】的四川丰【fēng】都。当时诗人侍父入【rù】京【jīng】做官,途经此地。

子:指屈原,屈原的精魂。

沦灭:消亡,消失。沦,没也。

此事:指诗人猜测造塔原因这件事。

考:老,长寿。《说文》,考【kǎo】,老也。七【qī】十【shí】曰老【lǎo】。《说文序》中提到“考”属转【zhuǎn】注【zhù】(古代【dài】造【zào】字方法之一【yī】)字,“考老是也”,正好呼应前句的“谁不死”,并【bìng】与后【hòu】面的“折”产【chǎn】生对【duì】比,两字才可以相较。

折:断,指死亡。

大夫:指屈原,屈原曾受楚怀王信任担任三闾大夫。

死节:为了保【bǎo】全气节、节【jiē】操赴【fù】死。《楚辞 九章》:或忠信【xìn】而死【sǐ】节兮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【zǔ】.方【fāng】相氏译注,作者邮【yóu】箱:1572076419@qq.com

屈原塔鉴赏

  和刘禹锡一样,苏轼【shì】也历经贬谪,在一【yī】肚子【zǐ】不【bú】合时宜【yí】的【de】心境中【zhōng】度【dù】过人生的大半光阴。不【bú】过【guò】写作此诗的嘉祐四年(1059),苏【sū】轼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才士,两年前刚以21岁【suì】的年龄成为进士。本年冬苏轼侍父入京,途经忠州南【nán】宾县【xiàn】(今【jīn】四川丰都),看到这个与屈原毫【háo】无【wú】关系的地方竟建【jiàn】有【yǒu】一座屈【qū】原塔,惊异之余便写下了上面【miàn】这首五言古【gǔ】诗。诗分三【sān】段:前八句写端午节投粽【zòng】子、赛龙【lóng】舟【zhōu】习俗【sú】与屈【qū】原的关系,次八句推测【cè】屈【qū】原塔的【de】来历【lì】,末【mò】八句赞美屈【qū】原不苟求富贵而追求理想的节操。

  相比楚地民俗来,更触【chù】动苏轼的是屈原那深入人心【xīn】的精神品格【gé】,因此他不是在纪实性的叙写中展【zhǎn】开【kāi】作品,而是付之以精神【shén】史的【de】追溯。投饭【fàn】和竞【jìng】渡不【bú】是呈【chéng】现为娱【yú】乐化【huà】的热闹的【de】民俗场景,而是祭【jì】祀与【yǔ】追怀的【de】真正仪式,伴有“悲”、“哽咽”、“哀叫”等【děng】强烈的情绪【xù】活【huó】动。作者一【yī】再用反衬的笔法【fǎ】来强化议论的力【lì】度【dù】,如屈原赴【fù】死之决绝与世人眷【juàn】怀之不绝,如事【shì】之【zhī】无凭与人情之殷切【qiē】,富【fù】贵之短【duǎn】暂与声名之无穷,世人之【zhī】澌灭与屈原之不【bú】朽【xiǔ】,最【zuì】终以“大【dà】夫【fū】知此理,所以【yǐ】持死节”一联贯之,屈原持志之高洁与自己的【de】无限景仰【yǎng】之情【qíng】,都【dōu】不待言而自【zì】喻。从某种意义上说,这首【shǒu】诗就像【xiàng】是一个预言,宣【xuān】示了作者未来的志节和对人生道路【lù】的选择【zé】。后来苏轼【shì】毕生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生活理【lǐ】想,身【shēn】处逆境而不妥协苟【gǒu】合,同【tóng】时保【bǎo】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,始终对未【wèi】来充满了【le】希望。

苏轼简介

唐代·苏轼的简介

苏轼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【sòng】文【wén】学家、书【shū】画家、美食【shí】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【hàn】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【xiàn】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【jiē】精。其文汪洋【yáng】恣肆,明【míng】白畅达,与【yǔ】欧阳修并称欧【ōu】苏【sū】,为【wéi】“唐宋八大【dà】家”之一;诗清【qīng】新豪健,善用夸【kuā】张、比喻【yù】,艺术【shù】表现【xiàn】独具【jù】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【kāi】豪放一【yī】派【pài】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【xīn】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【zhǎng】行【háng】书、楷书,能【néng】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【diē】宕【dàng】,有天真烂漫【màn】之趣,与黄【huáng】庭坚、米【mǐ】芾、蔡襄【xiāng】并称【chēng】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【zhāng】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【dōng】坡【pō】全集【jí】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

...〔 ► 苏轼的诗(2851篇)

猜你喜欢

壬寅春正四日晋郡小憩道中古庵信笔书此 其一

清代何士循

平野丽晴晖,春风扇和淑。冈峦界昼明,山树杂红绿。

遥闻村鼓喧,近视儿衣簇。新年幸无事,对之悦心目。

襄阳公宅饮

唐代孟浩然

窈窕夕阳佳,丰茸春色好。欲觅淹留处,无过狭斜道。
绮席卷龙须,香杯浮玛瑙。北林积修树,南池生别岛。
手拨金翠花,心迷玉红草。谈笑光六义,发论明三倒。

众口

明代郭之奇

结绳时远,众口喁噞。载声于腕【wàn】,墨深【shēn】管铦。陷文不【bú】顾,甘谀乐【lè】疢【chèn】,讳疾忘砭【biān】。

谁能响迩,或恐扬燖。宜彼金人,铭背三缄。

阴晦中忽见华山

金朝冯璧

吏【lì】部【bù】能开衡岳【yuè】云,坡仙曾借海宫【gōng】春。莲峰清晓忽自献,二公何【hé】人予何人。

揽秀楼

陈㷆

何年【nián】搆此山【shān】之【zhī】东,百【bǎi】杯相对山花红。桐山居士老【lǎo】解饮,何当置我新【xīn】楼中。

偈六十九首 其六十五

宋代释道宁

摩竭正令,未免崎岖。少室垂慈,早伤风骨。腰囊挈锡,辜负平生。

炼【liàn】行灰心【xīn】,递相钝致【zhì】。争似春雨晴,春山青。白云【yún】三片【piàn】五【wǔ】片,黄鸟一声两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