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佚名的诗 > 桃夭

桃夭

[]:佚名

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之子于归,宜其室家。

桃之夭夭,有蕡其实。之子于归,宜其家室。

桃之夭夭,其叶蓁蓁。之子于归,宜其家人。

桃夭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桃【táo】花【huā】怒【nù】放千【qiān】万朵,色彩鲜艳红似火。这位姑娘要出嫁,喜气洋洋归夫家【jiā】。

桃花怒【nù】放千万朵,果【guǒ】实累累大又多。这位【wèi】姑娘要出嫁,早生贵子【zǐ】后【hòu】嗣【sì】旺。

桃花【huā】怒放千万朵,绿叶【yè】茂盛永不落。这位姑【gū】娘【niáng】要出嫁,齐心协手家和睦。

注释

夭夭:花朵怒放,美丽而繁华的样子。

灼灼:花朵色彩鲜艳如火,明亮鲜艳的样子。华:同“花”。

之子【zǐ】:这位姑娘。于归:姑娘出嫁【jià】。古代把【bǎ】丈夫家看作女子的归宿,故称“归【guī】”。于:去【qù】,往【wǎng】。

宜:和顺、亲善。

蕡【fèi】(fén):草木结实【shí】很多的样子。此【cǐ】处指桃实肥厚【hòu】肥大的样子。有蕡即蕡蕡【fèi】。

蓁(zhēn):草木繁密的样子,这里形容桃叶茂盛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徐培【péi】均 等.先秦诗鉴赏辞典.上【shàng】海【hǎi】:上海辞书出版社,1998:9-22

桃夭创作背景

  关于此【cǐ】诗的【de】背景,《毛诗序》以为与后妃君【jun1】王有关。方玉润在【zài】《诗经【jīng】原始【shǐ】》中对【duì】这种观点进行了【le】驳斥,认为“此【cǐ】皆迂论难【nán】通,不足以发诗意也”。现代学【xué】者一般【bān】不取《毛【máo】诗序》的观点【diǎn】,而认为这是一首祝贺年青姑娘出嫁【jià】的诗。

参考资料:

1、王秀梅 译注.诗经(上):国风.北京:中华书【shū】局【jú】,2015:9-22

2、姜亮夫 等【děng】.先秦诗鉴赏辞典.上海【hǎi】:上海【hǎi】辞书出【chū】版社,1998:9-22

3、张素【sù】凤 杨洲.《诗·周南·桃夭【yāo】》新【xīn】解.河【hé】北大学学报(哲学【xué】社会科学【xué】版),2008,03

桃夭鉴赏

  这首诗非常有【yǒu】名,即便【biàn】只【zhī】读【dú】过很少几篇《诗经》的人,一【yī】般也都知道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【qí】华”。这是为什么呢?我想,无【wú】非有这样几个原因:第一,诗中塑造的形象【xiàng】十分生动。拿鲜【xiān】艳的桃花,比喻【yù】少女【nǚ】的【de】美丽【lì】,实在【zài】是写得好。谁读过这样的名【míng】句【jù】之后【hòu】,眼前会不浮现出一【yī】个象桃花一样鲜艳,象小【xiǎo】桃树一【yī】样充满青【qīng】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呢?尤其是“灼灼【zhuó】”二【èr】字,真【zhēn】给人以【yǐ】照眼欲明的感觉【jiào】。写过《诗经通论》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,此诗“开千【qiān】古词赋咏美【měi】人之祖”,并非过【guò】当的【de】称誉。第二,短短的四字句,传【chuán】达出一种喜气【qì】洋洋【yáng】的气氛【fēn】。这很可贵。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【huá】。之子于归【guī】,宜其室【shì】家”,细细吟咏,一种喜气洋洋【yáng】、让【ràng】人【rén】快乐的气【qì】氛,充【chōng】溢字里行间。“嫩嫩的桃枝,鲜艳的桃花【huā】。那姑娘【niáng】今朝出嫁,把欢乐和美带【dài】给她的婆家【jiā】。”你看,多【duō】么美【měi】好。这【zhè】种【zhǒng】情绪,这【zhè】种祝【zhù】愿,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【shēng】活的热爱【ài】,对幸福、和美的家庭的追【zhuī】求。第【dì】三点【diǎn】,这首诗【shī】反映了【le】这样一种【zhǒng】思想,一个姑娘,不仅【jǐn】要【yào】有艳如桃花的外貌,还要有“宜室”、“宜家”的内在美。这首诗,祝贺人新【xīn】婚,但不象一般【bān】贺人新【xīn】婚的【de】诗那样,或者【zhě】夸耀男方家世【shì】如【rú】何【hé】显赫,或者显示【shì】女方陪嫁如何丰盛,而是再三再四地讲“宜其家人”,要使家【jiā】庭和美,确实高人一等。这让我们想起孔子【zǐ】称赞《诗【shī】经》的话:“诗三百【bǎi】,一【yī】言【yán】以蔽之【zhī】,曰‘思无邪’。”(《论语·为政》)孔子的话【huà】内容当【dāng】然十【shí】分【fèn】丰富,但其中是否也包括了《桃夭》篇所【suǒ】反映出【chū】的上述这样【yàng】一种思想呢?陈【chén】子展【zhǎn】先【xiān】生说:“辛亥革命【mìng】以后,我还看【kàn】见乡村人民举【jǔ】行婚礼的时候【hòu】,要歌【gē】《桃夭》三章【zhāng】……。”(《国风选译》)联系到这首诗所表达【dá】的思想,农民娶亲“歌《桃夭》三【sān】章”,便是很可理【lǐ】解的了【le】。

  《桃夭》篇的写法【fǎ】也很讲究。看似只变换了【le】几个字,反复咏唱,实际上作者是很【hěn】为用心【xīn】的。头一章写“花”,二章写“实【shí】”,三【sān】章写“叶”,利用桃树的三【sān】变,表达了三层不同的意思。写花,是形容新娘子的【de】美丽【lì】;写实【shí】,写叶,不是让【ràng】读者想得更多更【gèng】远吗【ma】?密密【mì】麻麻的桃子【zǐ】,郁【yù】郁葱葱的【de】桃叶,真是一派兴【xìng】旺景【jǐng】象啊!

  这首诗不难懂,但其中蕴藏的道理,却值得我们探讨。

  一【yī】个问题是【shì】,什么叫美,《桃夭》篇所表达的【de】先秦人美的观【guān】念是什么样的?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”,很美,艳【yàn】如桃花,还【hái】不美吗?但这还不【bú】行,“之子于归,宜其【qí】室家【jiā】”,还【hái】要有【yǒu】使家庭和睦的品【pǐn】德【dé】,这【zhè】才完满。这种美的观念,在当时【shí】社【shè】会很为流行。关于真【zhēn】善美【měi】的概念,在春秋时期已经出【chū】现。楚【chǔ】国【guó】的伍举就“何为美”的问题和【hé】楚灵王【wáng】发生了争【zhēng】论。伍举【jǔ】说:“夫美也者,上下【xià】、内【nèi】外、大小【xiǎo】、远近皆无害焉【yān】,故曰美。若【ruò】于【yú】目观则美,缩于财用则【zé】匮,是聚民【mín】利以【yǐ】自封而【ér】瘠民【mín】也【yě】,胡【hú】美之【zhī】为?”(《国语·楚语》)很清【qīng】楚,伍举的观点是“无害【hài】即【jí】是美”,也就是说【shuō】,善就【jiù】是美【měi】。而且要对“上下、内【nèi】外、大小、远近”各方面【miàn】都有分寸、都无害。这种【zhǒng】观点最【zuì】主要的特点是强【qiáng】调“善”与“美”的一致性,以善【shàn】代替美【měi】,实【shí】际上赋予了美以强烈的政治、伦【lún】理意义。“聚民利以自【zì】封而瘠民也,胡美之【zhī】为?”那意思是【shì】说,统治者重赋厚敛,浪费人力【lì】、物力,纵欲无度,就【jiù】不是美【měi】。应该说,这种观点在政【zhèng】治上有一定的【de】意义【yì】。但它否【fǒu】定了“善”与“美”的差别,否定了美【měi】的【de】相对独立性,它【tā】不【bú】承认“目观”之美,是【shì】其严【yán】重局限。这种美的观念,在当时虽然也【yě】有其【qí】对立面,也【yě】有人注意到【dào】了【le】“目观【guān】”之【zhī】美,但【dàn】这种善即是美的观【guān】点,在先秦美学中应该说是具有代表性的【de】,而且先秦儒【rú】家【jiā】的美学观念,主要是沿着这个方向发展的【de】。

  孔子也【yě】持着这样一种美学观点【diǎn】,“《诗》三百,一言【yán】以蔽【bì】之【zhī】,曰‘思【sī】无邪’”,他赞赏“诗三百”,根【gēn】本原因【yīn】是因【yīn】为“无邪”。他高度评价《关【guān】雎》之【zhī】美,是因为它“乐而【ér】不淫,哀而【ér】不伤”(《论【lùn】语·八佾》),合于善的要求。在评价人时,他说:“如有周公之【zhī】才之美,使骄【jiāo】且吝,其余【yú】不足观也【yě】已。”(《论语【yǔ】·泰伯【bó】》)善与美【měi】,善是主导方面。甚【shèn】至连选择住处,孔子也说:“里【lǐ】仁为美。”(《论语·里仁【rén】》)住的地【dì】方,有仁德才是“美”的地方。可【kě】见,孔子关于美的判断,都是以善为前提的【de】。

  但孔子的【de】美学观,毕竟是前进了。它已经不同于【yú】伍举的观点,已经【jīng】开【kāi】始把美与【yǔ】善区别开【kāi】来【lái】,作为不同的两【liǎng】个【gè】标准来使【shǐ】用了。“子谓《韶【sháo】》:‘尽【jìn】美矣,又尽善也【yě】’;谓《武》:‘尽【jìn】美矣,未尽善【shàn】也【yě】’。”(《论语·八佾》)当然,通过【guò】对《韶【sháo】》与《武》的评价,还是可以看【kàn】出,“尽美”虽然被赋予在“尽【jìn】善”之【zhī】外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地位【wèi】,但只是【shì】“尽美”,还不能说是美,“尽善”才是根【gēn】本。

  至【zhì】此,我们【men】回【huí】头再来看【kàn】看《桃夭》篇,对它所反映的美学思想,恐怕就更好理解【jiě】了。在当时人【rén】的思想【xiǎng】观念【niàn】中【zhōng】,艳如桃花、照眼【yǎn】欲【yù】明,只不【bú】过是“目观”之美,这【zhè】还只是“尽美【měi】矣,未【wèi】尽善也”,只【zhī】有具备【bèi】了“宜【yí】其室家”的品德【dé】,才能算得上【shàng】美丽的少女,合格的新娘。

  第【dì】二个问题随【suí】之而【ér】来【lái】,美的具体内容不仅仅是“艳【yàn】如桃花【huā】”,还【hái】要“宜其室家”,也就是美与【yǔ】善之结合,那【nà】么,我们应该【gāi】怎样认识和评价这【zhè】种观念呢?先秦人为什么【me】把家庭和婚【hūn】姻看得【dé】那么重要呢?

  把婚姻【yīn】和家庭【tíng】看得十分重【chóng】要,还不仅仅反映在《桃夭》篇中,可【kě】以说在整部《诗【shī】经》中都有反映。在一定意【yì】义上【shàng】说【shuō】,《诗经》是把这方面的内容放在【zài】头【tóu】等【děng】地【dì】位上的【de】。《桃夭【yāo】》是三【sān】百零五【wǔ】篇【piān】的第【dì】六【liù】篇【piān】,不能不说它在《诗经》中的地位是很【hěn】为【wéi】突出的。如果我【wǒ】们再把《桃夭》篇【piān】之前的五篇内【nèi】容摆一摆,就更可以清楚地看出,婚姻和家【jiā】庭问题,在《诗经》中确实是占【zhàn】有无【wú】与伦比的地位。

  三【sān】百篇的第一篇是【shì】《关雎》,讲的【de】是一个青年男子爱上【shàng】了一个美【měi】丽【lì】的【de】姑娘,他日夜思慕,渴望与她结为【wéi】夫妻。

  第二篇《葛覃【tán】》,写女【nǚ】子归【guī】宁,回【huí】娘家探望【wàng】父母前的心情,写【xiě】她的勤、俭、孝、敬。

  第三篇《卷耳》,写丈夫远役,妻子思念。

  第五篇《螽斯》,祝贺人多生子女。

  第六篇,即《桃夭》,贺人新婚,祝新娘子“宜其室家”。

  以上是三【sān】百篇的【de】头几【jǐ】篇(除掉第四篇),它【tā】们写了恋【liàn】爱,结婚,夫妻离【lí】别的思念,渴望【wàng】多子【zǐ】,回娘家探亲【qīn】等等,可以说【shuō】把婚姻生【shēng】活中的主要问题都谈【tán】到了。

  一部《诗【shī】经》,三百【bǎi】零五篇,开卷【juàn】头几篇几乎【hū】全部【bù】是写婚姻家庭问题的,岂不【bú】令【lìng】人深思?不论是谁编辑的“诗三百篇【piān】”,不论【lùn】孔子【zǐ】是删诗【shī】了、还是整理【lǐ】诗了,抑或是为【wéi】“诗三百篇”作【zuò】了些正乐的【de】工作,都不容置疑地说明了他们【men】是十分【fèn】重视婚姻和家【jiā】庭问题的。

  我们应该怎样【yàng】认识和【hé】评论这个问【wèn】题【tí】呢?春秋【qiū】战国【guó】时期【qī】,生产【chǎn】力水平【píng】还很【hěn】低【dī】下,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【wèi】,每个人都仰仗着家庭迎接困难,战【zhàn】胜天灾,争【zhēng】取幸福生【shēng】活,当然希望家庭和睦、团结。娶亲是一件大事,因为【wéi】它关系到家庭未来的前【qián】途,所以,对【duì】新人【rén】最主要【yào】的希望就是“宜其室家”。这很【hěn】容易理解。

  从统治者方【fāng】面【miàn】来说,就【jiù】要复杂多了。《礼记·大学》引到【dào】《桃夭【yāo】》这首诗时说:“宜其【qí】家人,而后可以教国人。”这可真【zhēn】是一语道破。家【jiā】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【wèi】,家庭的巩固与否与社会的【de】巩固与否,关【guān】系【xì】十【shí】分密切。到了汉代,出现了“三纲”(君为臣纲,父为子纲,夫为妻【qī】纲)“五常”(君臣、父【fù】子、夫妇、兄弟、朋【péng】友五种关系【xì】)之说。不论“三【sān】纲”,还是“五常”,它们都【dōu】以夫妇关【guān】系为根本,认【rèn】为夫【fū】妇关系是【shì】人伦之始【shǐ】,其【qí】它【tā】的四种关系【xì】都是由此而【ér】派生出来的【de】。宋【sòng】代理学家朱熹说:“有天地然【rán】后【hòu】有万物,有万物然后有男【nán】女,有男女然后【hòu】有夫妇,有夫妇然后【hòu】有父子,有父【fù】子然后有君【jun1】臣,有君臣【chén】然【rán】后有【yǒu】上下,有【yǒu】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。男女者,三【sān】纲【gāng】之本,万事【shì】之先【xiān】也。”(《诗集传》卷七)从这【zhè】段论述,我们也可以看出统【tǒng】治者为什么那么重视婚姻、家庭问题。听古乐【lè】唯恐卧,听郑卫之音而不知倦的魏文侯有一段名言,说【shuō】得【dé】很为透僻。他说:“家贫则思良妻【qī】,国乱则思良【liáng】相【xiàng】。上【shàng】承宗庙【miào】,下启子孙,如之何可以苟【gǒu】,如之何其【qí】可不慎重以求之也【yě】!”“宜家”是为了“宜国”,在他们眼里,“宜家【jiā】”与【yǔ】“宜国”原本是【shì】一回事,当然便被【bèi】看【kàn】得十分重要【yào】了。

  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【huá】。之子于【yú】归【guī】,宜其室家”,不论【lùn】自古以来多少解经者就《桃夭》作过多【duō】少文【wén】章,但【dàn】象小桃树那样年【nián】轻,象春日【rì】骄阳下桃花那【nà】样鲜【xiān】艳、美丽【lì】的【de】少女【nǚ】,却永远活在读者心里。人们【men】衷心祝愿【yuàn】她:“之子于归【guī】,宜其室家”。

  吟诵《桃夭》,不喝也醉了。

  清【qīng】姚【yáo】际恒评论此诗说:“桃花【huā】色最【zuì】艳,故以喻【yù】女【nǚ】子【zǐ】,开千【qiān】古词赋【fù】咏美人之祖【zǔ】”。自古,漂【piāo】亮的女子总是受到超【chāo】常【cháng】的宠爱,文学更是不吝字墨,推波助澜。无论【lùn】是“去年今日此门中,人面桃【táo】花相映红。”,还【hái】是“玉腕枕香腮,桃花脸上开。”,读起来,总不如”桃【táo】之夭夭,灼灼【zhuó】其华”更意浓神近,耐人【rén】玩【wán】味【wèi】。

  默默的读【dú】几遍【biàn】,然后展开想象【xiàng】的画卷,你会【huì】看到千【qiān】年前【qián】,在那桃花盛开【kāi】的时候,在【zài】那桃花盛开的地方,千年的风从那片“灼灼”的桃林中穿过,摇曳着艳【yàn】丽【lì】的桃花,婀娜【nà】着多【duō】姿的桃枝,似乎有醉人的馨香随风【fēng】破【pò】卷,扑【pū】面而来【lái】。但你分不清这是【shì】什么香,因为你仔【zǎi】细【xì】去看,在桃花丛中【zhōng】,隐约着一个款款移动【dòng】的【de】女【nǚ】子,少女的清香与【yǔ】花香混揉在一【yī】起,这【zhè】是快乐【lè】的味道。

  画中【zhōng】的【de】女子两【liǎng】颊飞红【hóng】,面带娇羞【xiū】,目光躲闪【shǎn】,却又忍不住兴奋的顾盼,在夭【yāo】夭桃实、灼灼花枝的衬托下,人若桃花,两相【xiàng】辉映【yìng】,怡人【rén】的快乐【lè】迅【xùn】即涌上心【xīn】头,你【nǐ】甚至可以听到女子的【de】心声:“今天我要嫁给你啦,今天【tiān】我要嫁【jià】给【gěi】你啦......”

  之子与归,是说这个美丽【lì】的新娘就要出【chū】嫁【jià】了。归,妇人谓嫁曰【yuē】归。在【zài】夸了【le】即将出嫁的新娘的【de】美【měi】貌【mào】之后,诗意开始延伸,人们随之【zhī】将目光【guāng】投向婚【hūn】后的【de】生活,那是怎样【yàng】的呢?诗里唱到“宜其室家”、“宜其【qí】家室”、“宜其家【jiā】人”。

  宜,和顺美满的意思,室谓夫妻所居,家为一【yī】门之内。如【rú】果说【shuō】对新娘容比桃【táo】花是毫不掩饰【shì】的【de】赞【zàn】美【měi】的话,这里就是含蓄的将女【nǚ】子【zǐ】的“善”,掩藏在宜【yí】家宜室宜人中了【le】。试想【xiǎng】,新人过门后,若能让一大家【jiā】子都和【hé】睦幸福,仅有美丽的【de】脸蛋是不够的,必【bì】得有颗善【shàn】良【liáng】的【de】心,才能让公婆姑嫂叔伯接【jiē】受,才【cái】能被夫家的人所【suǒ】接纳【nà】,日子才能和【hé】顺【shùn】美满,其乐融融【róng】。

  从桃花【huā】到桃实【shí】,再到【dào】桃叶,三次变换比兴,勾勒出男【nán】婚女嫁【jià】一派兴旺的景象。古人通过桃【táo】花似的外“美”,巧妙地和“宜”的内【nèi】“善”结【jié】合起来,表达着人们对家庭【tíng】和睦安【ān】居乐【lè】业【yè】生活【huó】的【de】美【měi】好向往。“诗三【sān】百【bǎi】”开【kāi】篇,写尽了爱情与婚姻生活的各个方面,说明【míng】家庭和婚【hūn】姻的重要性,这不仅仅是人们生活的期盼,也是统【tǒng】治【zhì】者的希【xī】望,所【suǒ】谓“宜其家人,而后可以【yǐ】教国【guó】人。”说白了,就是建立在“宜家【jiā】”、“宜室”、“宜【yí】人”上的“宜国【guó】”。

  不管怎样【yàng】,“桃【táo】夭”是中华民族【zú】延续到现在的【de】喜庆与祝福,就是今天,我们也同样祝愿着【zhe】如【rú】桃花般的女子,“之子于归”,能够生活美满,家【jiā】庭幸【xìng】福,“宜【yí】其【qí】室家”。

佚名简介

唐代·佚名的简介

...〔 ► 佚名的诗(421篇)

猜你喜欢

五日同使君谒子贡祠对酌 其一

明代温纯

旧宰【zǎi】祠堂背郭横,肩【jiān】随旅拜向【xiàng】檐楹【yíng】。千【qiān】年墙【qiáng】室窥瞻好,五日椒兰感慨生。

拂【fú】坐薰【xūn】风思解愠,盈卮【zhī】蒲酒对澄清。执鞭【biān】岂为文章业,所至长留奕奕名。

双桃寄鞏经略三首

宋代姜特立

世间固有无情物,天上宁无有慾仙。

想得武陵人去后,精神交感此因缘。

恭挽神宗皇帝二首 其二

宋代毕仲游

北极回天象,西陵法帝居。松门黄道直,帐殿紫宸虚。

宴罢千秋节,哀缠六尺舆。御诗兼手诏,新见睿思书。

一枝山房见新月

清代谢道承

墙角光仍隐,檐牙淡欲流。葛衣凉似水,板屋静于秋。

山鬼吊灯暝,林鸦绕树幽。关河同一照,惆怅此淹留。

西湖留别

唐代白居易

征途行色惨风烟,祖帐离声咽管弦。翠黛不须留五马,
皇恩只许住三年。绿藤阴下铺歌席,红藕花中泊妓船。
处处回头尽堪恋,就中难别是湖边。

南岳道中二首

宋代汪元量

夜来大醉别衡阳,今日长吟下楚湘。

翠藻青苹鱼市井,白苹红蓼雁家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