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高适的诗 > 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

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

[唐代]:高适

自从别京华,我心乃萧索。

十年守章句,万事空寥落!

北上登蓟门,茫茫见沙漠,

倚剑对风尘,慨然思卫霍。

拂衣去燕赵,驱马怅不乐。

天长沧州路,日暮邯郸郭,

酒肆或淹留,渔潭屡栖泊。

独行备艰险,所见穷善恶。

永愿拯刍荛,孰云干鼎镬!

皇情念淳古,时俗何浮薄。

理道资任贤,安人在求瘼。

故交负灵奇,逸气抱謇谔,

隐轸经济具,纵横建安作,

才望忽先鸣,风期无宿诺。

飘摇劳州县,迢递限言谑。

东驰眇贝丘,西顾弥虢略。

淇水徒自流,浮云不堪讬。

吾谋适可用,天路岂寥廓!

不然买山田,一身与耕凿,

且欲同鹪鹩,焉能志鸿鹤!

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自从离开京城长安,我的心就忧郁寂寞。

十年间困守章句,可万事空自寥落。

北行登上了蓟门,见到那茫茫的沙漠。

倚着剑面对着战争风尘,令人慨然怀想汉代名将卫与霍。

我拂衣离开燕赵,赶着马可怅然不乐。

大白天走在沧洲路上,傍晚时赶到邯郸城郭。

酒店里有时留下踪影,渔潭边常常栖身落脚。

一个人赶路备尝艰险,看尽了世上的善恶。

拯救穷民是我的夙愿,哪怕会杀身鼎镬。

皇帝的心愿在保存古风淳朴,时下的习尚却又何等轻浮浇薄。

治国之道要靠任用贤才,安定民心必须关心民瘼。

二位老友都堪称奇才,超逸不凡又直言不阿。

身怀经世济民的谋略,写下了继承建安风骨的诗作。

才华声望早已著称,风节信谊一贯重言诺。

可你们各自操劳于州县,相隔千里阻隔了谈笑戏谑。

我向东神驰远望那贝丘,向西回顾尽头是虢略。

淇水空自流过,浮云也不能寄信请托。

我的才略倘能被赏识任用,登天之路就不会茫无着落。

不然再买下几亩山田,亲自挖井耕作。

姑且自比那鹪鹩,哪能有志于鸿鹄。

注释

1.薛三【sān】据:河【hé】中宝【bǎo】鼎(今山西省万荣县西【xī】南宝鼎镇)人,盛唐【táng】诗人。

2.章句:本指章节句读,诗中指为仕进而读书。

3.风尘:边地多风沙,此处兼指战伐之气。

4.卫:指汉武帝时名将卫青,曾先后四次出击匈奴,获大胜。

5.霍:指汉代名将霍去病。

6.拂【fú】(fú)衣:古【gǔ】人要起行,必先拂其【qí】衣,后常用来指洒脱【tuō】离去。

7.燕赵:皆用古称,指战【zhàn】国【guó】时燕国(今河【hé】北北部和【hé】北京市)、赵【zhào】国(今河北省南【nán】部【bù】、山西省东部【bù】、河南省【shěng】北【běi】部)一带。

8.沧(cāng)洲:水曲之地,后世常以指隐者居住的地方。

9.刍(chú)荛(ráo):打草砍柴的【de】人,诗中指贫民百姓【xìng】。刍:割草。荛:柴草。

10.干(gān):犯。

11.鼎(dǐng)镬(huò):诗中指烹煮酷刑。

12.理道:即治道,“治”字避唐高宗李治讳而改为“理”。

13.安人:即安民。“民”字避唐太宗李世民讳而改为“人”。

14.求瘼(mò):访求民间疾苦。

15.故交:指薛据及郭微。

16.灵奇:不同凡俗的才气。

17.謇(jiǎn)谔(è):正直。

18.经济具:经世济民之材。

19.建安作:具有建安风格的诗文。

20.鸣:突出地表现出来。

21.风期:指风节。

22.劳州县:操劳于州县的吏务。

23.迢(tiáo)递(dì):路途遥远。

24.限:阻隔。

25.贝丘:古地名,同名者有三【sān】处,诗中【zhōng】指春秋齐国【guó】之【zhī】贝丘【qiū】,在今山东省博兴县南贝【bèi】丘乡【xiāng】。

26.虢【guó】(guó)略:地名【míng】,因春【chūn】秋【qiū】虢国境界而得称。今河南【nán】省灵宝县城【chéng】旧称虢略镇,即其地【dì】。贝丘、虢【guó】略,当为薜、郭所在之【zhī】地。

27.天路:原指登天之路,诗中比喻指显达、实现抱负之路。

28.耕凿(záo):指隐居不仕。

29.鹪(jiāo)鹞(liáo):一种善于筑巢的小鸟。

30.鸿(hóng)鹤(hè):即鸿鹄,比喻有大志向的人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吴【wú】湘【xiāng】洲选注.高适·岑参诗选:中【zhōng】华书局,2005年8月:第48页【yè】

2、章培恒,安平【píng】秋,马【mǎ】樟根主编【biān】;谢楚发译【yì】注.高适岑参诗选【xuǎn】译 修订版:凤凰出版社,2011.05:第45页

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创作背景

  这【zhè】是高适早年的一篇重要【yào】作品,约作【zuò】于【yú】公元734年(开元【yuán】二十二【èr】年)春【chūn】由蓟北南返宋【sòng】中途中的淇水之滨。时【shí】年诗【shī】人【rén】三十五岁。诗中借与薛据和郭微的酬唱之机,叙述和披露【lù】了自己大半生的坎坷遭【zāo】遇。

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鉴赏

第一部分

  从【cóng】开始到“安【ān】人在求【qiú】瘼”二【èr】十二句为第一部份,叙述【shù】早【zǎo】年之经历和自己【jǐ】的政治理【lǐ】想。一开篇诗人就截取“别京【jīng】华”这一经历【lì】,将自己萧条冷落的【de】悲凉心境倾【qīng】吐出来。诗人【rén】二十岁时【shí】初到长【zhǎng】安,踌躇【chú】满志【zhì】,想【xiǎng】在长安建功立业【yè】,但【dàn】“布衣不得干明主【zhǔ】”的现实打破了他【tā】的幻想。严【yán】酷的现实使他猛然【rán】醒悟,出【chū】生【shēng】贫【pín】寒的【de】诗人【rén】根本没有进身【shēn】之机。第二句【jù】中用一“乃”字【zì】,不但表现出诗人由希望到失望的心理【lǐ】转折【shé】,而且巧妙【miào】地过渡到下文的叙述。在天真的【de】诗人面【miàn】前,“别京华”只是他仕【shì】途不幸的开始。紧接着“十年【nián】守章句【jù】,万事空寥【liáo】落”十字,又叙写了自己以“章句【jù】”之学求仕的巨大挫折。文路不通,改走武路,诗人“单车入燕赵”(《酬裴【péi】员外以诗代诗【shī】》),欲从军边【biān】疆,沙场报国建【jiàn】功。他“登蓟门”而遥望,只【zhī】见沙【shā】漠之茫【máng】茫,“风【fēng】尘”(喻边患)之四起,痛【tòng】悼时艰,“倚剑”感【gǎn】愤,但不料请缨【yīng】无路,报国无门【mén】,不禁遥【yáo】想【xiǎng】汉代的卫青、霍去【qù】病得遇雄主,驰【chí】骋疆场,建不朽之功业,垂【chuí】万古之英名,自己却空怀抱国志不免感慨万分。紧【jǐn】接【jiē】着以“拂衣”、“驱马【mǎ】”两个动【dòng】作描【miáo】写,把他对权【quán】势压【yā】抑的睥睨【nì】之【zhī】态,曲郁难伸的失意之【zhī】情形【xíng】象地展【zhǎn】现出来。同时,他怀着一腔愤懑【mèn】走向社会下层。“沧州”(水曲之【zhī】地,此指隐【yǐn】居【jū】者所居的【de】地方)路上【shàng】留下了【le】他的足【zú】迹【jì】,邯郸城廓闪【shǎn】动着【zhe】他的身影【yǐng】,时【shí】而“淹【yān】留”于“酒【jiǔ】肆【sì】”之中,时而【ér】“栖泊【bó】”于“渔潭”之上,孤独寂寞,尝尽“艰险【xiǎn】”;人间“善恶【è】”无【wú】不穷尽。然而,诗人【rén】“穷且益坚”,长期的挫【cuò】折,更【gèng】激励他【tā】昂扬奋发。“艰险”的生活,使【shǐ】他对人民的苦难有深刻的了解,更唤起他济世救民的壮志。因【yīn】此文势【shì】至【zhì】此,突起波澜【lán】,唱出了“永【yǒng】愿拯刍荛,孰云【yún】干鼎镬”的【de】宏伟抱【bào】负。“刍【chú】荛”,本指割草打柴的人,此指广大穷【qióng】苦人民【mín】,“鼎【dǐng】镬”,是古代施行烹【pēng】煮酷刑的容器【qì】。两句意思是:我愿意拯救老【lǎo】百姓的苦难,谁【shuí】还顾及由此而触怒【nù】当【dāng】权者而遭【zāo】到致【zhì】命的酷刑呢【ne】?紧接着“皇情”二字,以【yǐ】纯朴敦厚的【de】上古【gǔ】遗风【fēng】,与当今“浮薄”的“时俗”相对比,证明了自己【jǐ】主【zhǔ】张的合理性,并进而提出“任贤”“安人”“求瘼”(瘼,疾病,此指【zhǐ】人民的疾苦)的具体措施。以上【shàng】六句【jù】,言简意赅,可谓诗人一生政治理想的纲要。

第二部分

  第二【èr】部【bù】分“故交”以下六句【jù】。先宕开一笔,以己【jǐ】及【jí】人,回应【yīng】“酬【chóu】薛三据【jù】”的题【tí】旨,继而以“灵奇【qí】”赞其不同【tóng】凡俗的才气;以【yǐ】“謇谔”颂其【qí】耿直【zhí】敢言【yán】的品格;以“隐【yǐn】轸”夸其【qí】经【jīng】世济民【mín】才略的富盛【shèng】,以“建安风骨”喻其【qí】诗作的慷慨激昂,至于才能【néng】声望的“先鸣”,风度信谊【yì】的超拔和真【zhēn】诚,那更是有口皆碑。薛据虽“自持才【cái】名”,但不【bú】过主簿县令而已,郭微亦不过一“少【shǎo】府”。这不但不【bú】能一【yī】展大【dà】志,而且为【wéi】“州县”琐【suǒ】事所羁,为地域的阻隔所“限”,连“言谑”之机也没有【yǒu】,只能神“驰”“贝丘”,“西【xī】顾虢略”(贝丘【qiū】,今山东博【bó】兴【xìng】县【xiàn】南。虢【guó】略,今河南嵩县西北,可能是【shì】薛郭二【èr】人所在之地),遥寄相思罢了【le】,这其实就是对他们【men】极大的讽刺。所以【yǐ】,诗人的感【gǎn】情再度强烈【liè】地喷发出来。“淇水”东流【liú】,“浮云”飘逝,己之理想俱【jù】“不堪托”,一种时不【bú】我待的焦虑,一腔为国为【wéi】民的热忱,使诗人不禁发【fā】出“吾谋适可用,天路岂寥廓”的强【qiáng】烈【liè】呼喊。最后四句【jù】,以“不然”二字【zì】再一转折【shé】,设想自己若不被赏【shǎng】识【shí】,决心“耕【gēng】凿”一生,自食其力。如【rú】“鹪鹩”营巢,一枝足【zú】矣自况(见【jiàn】《庄子·逍遥游》),就不能效“鸿【hóng】鹤”高【gāo】飞,一举千里。这个结尾,从字面【miàn】上看,似乎表现【xiàn】出诗人与世无【wú】争,潇洒出【chū】尘的恬静心【xīn】情【qíng】,其实是正话反说【shuō】,他一生【shēng】对政治十分热衷,决没【méi】有真正归【guī】隐【yǐn】的想法,诗【shī】人的【de】愤【fèn】懑之情是不难体会【huì】到的。

高适简介

唐代·高适的简介

高适

高适是我【wǒ】国唐代【dài】著名【míng】的边塞诗人,世称“高常侍【shì】”。 作【zuò】品收【shōu】录【lù】于《高常侍集》。高适与岑参并称“高【gāo】岑”,其诗作【zuò】笔力雄健,气势奔放,洋【yáng】溢【yì】着盛唐时期所【suǒ】特有的奋发进取、蓬【péng】勃向【xiàng】上的时代精神。

...〔 ► 高适的诗(216篇)

猜你喜欢

大雪

近现代黄福基

老树【shù】酣风零叶【yè】下,土盆冻裂梅偃亚。密云【yún】酿雪散【sàn】寒【hán】空,瓦【wǎ】屋荒畦白无罅。

欲暝不暝【míng】鸦乱翻,飘镫小阁初【chū】入夜。山【shān】泉汤【tāng】鼎炉火【huǒ】红【hóng】,打窗碎听琉璃泻。

陪方江阴宗谕劝耕过宋景文墓田次日得其唐书草并侍郎诰

宋代释居简

千骑精明振物华,麦【mài】畦分【fèn】处槿【jǐn】篱斜。山虽有尽春无际,李竟不言桃【táo】自花。

绿涨新添前夜雨,青【qīng】归不减去年畬。酒杯【bēi】弗酹刘伶土,重【chóng】为斯文一叹嗟。

次汤士美送蔡季任韵寄士美二首 其一

宋代周孚

君才元落落,吾语只平平。意广真堪笑,情亲却自惊。

瘦筇殊未到,短笛为谁横。肺病虽羸甚,犹能倒屣迎。

投项子京

明代吴孺子

湖上梅花出短墙,一开半落湖水香。

春阳羞涩杏花细,桃花李花亦不忙。

答杨银台实夫

明代周伦

华省得高彦,道谊端可即。暌违苦炎热,书记每相忆。

因拟翠微寺,侵晨计登陟。适我绊公事,跻马复停勒。

奉酬勉纯 其四

明代霍与瑕

游子陟皇路,幽人啸碧林。南北既异天,情意复铅金。

愿言奏雅歌,既翕和且耽。巍巍山自高,洋洋水自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