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文 > 杜牧的诗 > 河湟

河湟

[唐代]:杜牧

元载相公曾借箸,宪宗皇帝亦留神。

旋见衣冠就东市,忽遗弓剑不西巡。

牧羊驱马虽戎服,白发丹心尽汉臣。

唯有凉州歌舞曲,流传天下乐闲人。

河湟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元载相公曾具体筹划过收复河湟,宪宗皇帝对此事关心也格外留神。

不久却见大臣身穿朝服就刑东市,皇上也突然驾崩来不及实施西巡。

河湟百姓虽然穿着戎服牧羊驱马,可是他们白发丹心仍是唐朝臣民。

只有产生于凉州的动人歌舞乐曲,流传天下在娱乐着那些富贵闲人。

注释

河湟【huáng】:指今【jīn】青海省和甘肃省境内的黄河和【hé】湟水流【liú】域,唐【táng】时是唐与吐蕃的边境地带。湟水是黄【huáng】河上游【yóu】支流,源出青海东部,流【liú】经西【xī】宁【níng】,至甘肃【sù】兰州【zhōu】市【shì】西汇入黄河。《唐书·吐【tǔ】蕃传【chuán】》记载:“世举谓西戎地曰河湟。”

元载:字公【gōng】辅,唐代【dài】宗【zōng】时【shí】为宰相,曾任西州刺史【shǐ】。大历八年(773年【nián】)曾上书代【dài】宗,对西北边【biān】防【fáng】提出一些建议。借箸:为【wéi】君王筹划国事。《史记·留侯世家》载,张【zhāng】良【liáng】在刘邦吃【chī】饭时【shí】进【jìn】策说:“臣请借前箸为大王筹之。”

留神:指关注河湟地区局势。

“旋见”句【jù】:指大历十二年(777年)元【yuán】载因【yīn】事下狱,代【dài】宗下诏令其自杀。东市:代指朝【cháo】廷【tíng】处【chù】决罪犯【fàn】之地。

遗弓剑:指【zhǐ】唐宪宗死【sǐ】,古【gǔ】代【dài】传【chuán】说黄帝仙去,只留下弓剑。不西巡:是指唐宪宗没有【yǒu】来得及实现收【shōu】复西北疆土的【de】愿望。

“牧羊”两句:这里是借苏武来比喻河湟百姓身陷异族而忠心不移。

凉州:原本是【shì】唐王朝西北属【shǔ】地,安史之乱【luàn】中【zhōng】,吐蕃【fān】乘乱夺取。李唐王室出自陇西,所以【yǐ】偏好【hǎo】西北音乐。唐玄【xuán】宗时凉州曾有【yǒu】《凉【liáng】州【zhōu】新曲》献于朝廷。

闲人:闲散之人。

参考资料:

1、于【yú】海娣 等.唐诗鉴【jiàn】赏【shǎng】大全集.北京:中国华侨【qiáo】出【chū】版社,2010:372-373

2、吴【wú】 鸥.杜牧【mù】诗【shī】文选译.成都:巴蜀书【shū】社,1991:111-113

3、张国举.唐诗精华注译评.长春【chūn】:长春出版社,2010:660-661

河湟创作背景

  安史之乱爆【bào】发后,驻守【shǒu】在河西、陇右的军队【duì】东调【diào】平叛【pàn】,吐蕃乘【chéng】机进占了河湟地【dì】区,对【duì】唐朝政府【fǔ】造成了极大的威胁。杜牧有【yǒu】感于【yú】晚【wǎn】唐的内忧外患,热切主张讨平藩镇割据、抵御【yù】外【wài】族侵侮,因此对收复失地【dì】极为【wéi】关心,先后写了好几【jǐ】首诗,《河【hé】湟》便是其中的一【yī】首【shǒu】。

参考资料:

1、吴 鸥.杜牧诗文【wén】选译.成都:巴蜀书社,1991:111-113

2、张明非【fēi】 等.唐诗鉴赏辞典.上【shàng】海:上海【hǎi】辞书出版社,1983:1059-1060

河湟鉴赏

  此诗可分为两层。前【qián】四句一连使用【yòng】了【le】三个典【diǎn】故【gù】。“借箸”,用张良的故【gù】事。不【bú】仅用来代“筹划”一词,而且含有将元载比作张良的意思【sī】,从【cóng】而表【biǎo】明诗人对他的推重【chóng】。“衣冠就东市【shì】”,是【shì】用晁错的故事。意在说明【míng】元载的主张【zhāng】和遭遇与晁错颇为相似,暗示元载【zǎi】留心边事【shì】,有经【jīng】营的策略。杜牧用晁错【cuò】来【lái】作比【bǐ】较,表现出对晁【cháo】错的推重和【hé】惋惜【xī】。“忽【hū】遗弓剑”采用黄帝【dì】乘龙升仙的【de】传说,借指宪宗之死【sǐ】,并暗指宪宗喜好神仙,求长生之术。这里,诗人对宪【xiàn】宗被宦官所杀【shā】采取了委婉的【de】说法,流露【lù】出对他猝然逝【shì】世的【de】叹惋。以上【shàng】全用叙述,不着议论,但诗人对河【hé】湟迟迟【chí】不能【néng】收复的感慨却溢于言表。

  后四句【jù】用强烈的对照描【miáo】写,表达【dá】了诗人鲜明的爱憎。河湟百姓尽管【guǎn】身着【zhe】异族服装【zhuāng】,“牧羊驱马”,处境【jìng】十【shí】分艰难屈【qū】辱,但他们【men】的【de】心【xīn】并没有被征服,白发丹【dān】心,永为汉【hàn】臣。至于统治【zhì】者,诗【shī】人不用直接描写【xiě】的手法,而是抓住那些富贵闲人陶醉于原先从【cóng】河湟传入【rù】京城【chéng】的轻歌曼【màn】舞这样【yàng】一个细节,便将他们【men】的醉生梦死之【zhī】态揭露得淋漓尽致。

  这首诗的写【xiě】法有两【liǎng】个特点。一【yī】是用典故影射时事。元【yuán】载、宪宗、张良、晁错、苏武等【děng】皆已作【zuò】古,而其故事各具内涵。二是【shì】转折和对比【bǐ】。前四句在【zài】意思【sī】上即为两【liǎng】组转折,突出壮【zhuàng】志难酬的历史遗憾;后四句是将【jiāng】白发丹心【xīn】的汉【hàn】臣与沉迷歌【gē】舞的“闲人”对比【bǐ】,这里的“闲【xián】人”又与前四【sì】句中有安边之志的元载【zǎi】、宪【xiàn】宗形成对比【bǐ】。全诗寄寓了很深【shēn】的讽刺含义。

  这首诗的前四【sì】句叙元载、宪宗事,采用分【fèn】承【chéng】的方法,第三句承首句,第四句承【chéng】次句。这样写不仅加【jiā】强【qiáng】了慨叹的语气,而且显【xiǎn】得跌【diē】宕有致。第三联正面写【xiě】河【hé】湟百【bǎi】姓的浩【hào】然【rán】正【zhèng】气。“虽”和“尽”两个虚【xū】字【zì】用得极【jí】好【hǎo】,一抑一【yī】扬,笔势拗峭劲健。最后一联却又不【bú】直抒胸臆,而是将满腔抑【yì】郁不平【píng】之气故意以旷达【dá】幽默的语【yǔ】气表达出来,不仅【jǐn】加强【qiáng】了讽刺的力量,而且【qiě】使全诗显【xiǎn】得抑扬顿挫,余味无穷。这首诗,写得劲健而不枯直,阔大【dà】而显【xiǎn】深沉,正如【rú】明代杨【yáng】慎《升庵诗话》所【suǒ】说:“律诗至晚唐【táng】,李义山【shān】而下,惟【wéi】杜牧【mù】之为最。宋人评其诗【shī】豪而艳,宕而丽,于律诗中特寓拗峭,以矫时弊。”这首《河【hé】湟》鲜【xiān】明地体现【xiàn】出【chū】这种艺术特色。

杜牧简介

唐代·杜牧的简介

杜牧

杜牧(公【gōng】元803-约852年),字牧之【zhī】,号樊川居士,汉族,京【jīng】兆万【wàn】年(今陕西西安)人【rén】,唐代诗人。杜牧人【rén】称【chēng】“小杜”,以别于杜甫。与【yǔ】李商【shāng】隐【yǐn】并称【chēng】“小李杜”。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,故后【hòu】世称【chēng】“杜樊川”,著有《樊川文集【jí】》。

...〔 ► 杜牧的诗(438篇)

猜你喜欢

酷暑终转阴凉喜而歌

崔荣江

炙灼锥千孔,淋淋汗若浆。桔槔深不汲,涸陌渴黍梁。

违久瀺灂水,相逢只梦乡。蒸床身烙饼,苇席洼盛汤。

永慕堂为杨大参赋

明代薛瑄

大化运不息,逝水无停时。依依旧居室,恻怆中肠悲。

书残读遗编,机有馀断丝。斑衣不再舞,寿觞宁重持。

庐山杂诗十四首 其八 庐山风景佳绝而林木鲜少,为诗寄慨

汪精卫

岩谷春来锦绣舒,烟【yān】芜萧瑟正愁予。楼台已重名山价,料得家藏种【zhǒng】树【shù】书。

澄台

清代张湄

澄【chéng】台上下【xià】树婆娑,满目残阳【yáng】动碧【bì】波。天水无垠同一气,风帆如叶岛【dǎo】如螺。

感寓 其十

明代童轩

丹山出异鸟,文采光陆离。高飞薄霄汉,虞网巧空施。

昔当有虞氏,此鸟曾来仪。一鸣恊韶乐,千载应昌期。

和蔡君谟阁前紫柏

唐代胡宿

秀植登中禁,灵根记大方。纤枝乘十雨,劲节誓千霜。

云干仍稠直,烟华稍郁苍。绿阴疏未合,翠鬣俨相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