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汉语字典膰字的解释
膰

拼音 fán pán 注音ㄈㄢˊ ㄆㄢˊ
部首月部 总笔画16画 结构左右
五笔ETOL 统一码81B0
笔顺ノフ一一ノ丶ノ一丨ノ丶丨フ一丨一
名称撇、横【héng】折钩、横、横、撇、点、撇、横、竖、撇【piě】、捺【nà】、竖、横折、横、竖、横

基本解释

基本字义

fán(ㄈㄢˊ)

⒈  古代祭祀用的熟肉:“以脤膰之礼,亲兄弟之国。”

⒉  送给祭肉:“明日东家知祀灶,只鸡斗酒定膰吾。”

其他字义

pán(ㄆㄢˊ)

⒈  大腹。

异体字

  • ?

造字法

形声:从月、番声

English

to cook meat for a sacrifice or offering


※ 膰的意思、基本解释,膰是什么意思由恒修居在线字典查字提供。

详细解释

基本词义

fán

〈名〉

(形声。从肉,番声。古代祭祀【sì】用【yòng】的烤【kǎo】肉) 同【tóng】本【běn】义 [sacrificial meat]

膰,祭余肉。——《广韵》

天子有事膰焉。——《左传·僖公二十四年》

生日脤,熟曰膰。——《谷梁传·定公十四年》

祀有执膰,戎有受脤。——《左传·成公十三年》

康熙字典

膰【未集下】【肉部】 康熙筆画:18画,部外筆画:12画

《集韻》符袁切《正韻》符艱切,?音【yīn】煩。《說文》宗廟火熟肉【ròu】。春秋傳,天子有事,㸋焉【yān】以饋同【tóng】姓諸【zhū】侯。或从肉。《玉【yù】篇》膰【pán】,肝也。《穀梁【liáng】傳·定十四年》脤者何也。俎實也【yě】,祭肉【ròu】也。生曰脤,熟【shú】曰膰。《史記·周本【běn】紀》顯【xiǎn】王致【zhì】文武胙於秦孝公。《註【zhù】》胙,膰肉也【yě】。

《孔子·世家》如致膰【pán】乎大【dà】夫。《註【zhù】》膰【pán】,祭肉。《後漢劉長卿妻傳》縣邑有祀,必膰【pán】焉。《註》膰,祭餘【yú】肉也。

與燔通。《左【zuǒ】傳【chuán】·襄二十【shí】二年與執燔焉釋文》燔,亦作膰。《穀梁【liáng】傳【chuán】·定十四年》熟曰膰。《釋【shì】文》本作燔。

《集韻》蒲官切,音槃。大腹也。

蒲波切,音婆。義同。

说文解字

说文解字

㸋【卷十】【炙部】

宗廟火孰肉。从炙番聲【shēng】。《春【chūn】秋傳》曰:“天子有事㸋焉,以饋【kuì】同姓諸矦。”附袁切【qiē】

说文解字注

(㸋)宗廟火?肉。今世經傳多作燔、作膰。惟許書作㸋。火部燔下云?也【yě】。是詩【shī】作燔【fán】爲叚借【jiè】字。他經作【zuò】膰乃俗耳【ěr】。許稱左傳作㸋。左傳釋文云。膰周禮又作【zuò】㸋。皆古文【wén】之存焉者【zhě】也。異義。左氏說。脤、社祭之肉【ròu】。盛之以蜃【shèn】。宗廟之肉名【míng】曰膰。說文作祳【shèn】㸋。用左氏說。祳下曰。社肉盛【shèng】以蜃。故【gù】曰祳。天【tiān】子所以【yǐ】親遺同姓。㸋下【xià】云。宗廟火孰肉【ròu】也。天子所以饋同姓。古本當【dāng】如此。今本爲寫【xiě】者舛誤耳【ěr】。必云炙孰者、爲其字从火。天子所㠯饋同姓。各本作以【yǐ】饋同姓四字、在有事㸋焉之【zhī】下。非也。今正【zhèng】。大【dà】宗伯鄭注云【yún】。脤【shèn】膰【pán】、社稷宗廟之肉【ròu】。以賜同姓【xìng】之國。同福祿也。兄弟【dì】有【yǒu】共先【xiān】王者【zhě】。鄭與許同用左氏說也。若傳所云【yún】賜齊侯胙。又云【yún】宋先代之後。天子【zǐ】有事膰焉。有喪拜焉。是亦有歸㸋異【yì】姓者。从炙。毛公曰。傅火曰燔。又【yòu】曰加【jiā】火曰燔。其事【shì】與炙相類也。畨聲【shēng】。附袁切。十【shí】四部。春【chūn】秋傳【chuán】曰。天子有事㸋焉。僖卄四年【nián】左傳文。偁此【cǐ】者、證古【gǔ】經作【zuò】㸋不作燔。又【yòu】以見有歸㸋異姓之【zhī】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