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》鉴赏

原文

汝不闻秦筝声最苦,五色缠弦十三柱。

怨调慢声如欲语,一曲未终日移午。

红亭水木不知暑,忽弹黄钟和白纻。

清风飒来云不去,闻之酒醒泪如雨。

汝归秦兮弹秦声,秦声悲兮聊送汝。

赏析

  这首诗以秦筝为题作歌写送别。全诗可分为三层。

  诗的前四句主要写秦【qín】筝的音调【diào】特【tè】色【sè】。以“汝【rǔ】不闻”点明此歌【gē】乃是为肖正而作,并【bìng】且【qiě】强【qiáng】调【diào】秦筝,引起【qǐ】全诗,“苦【kǔ】”,概括了秦筝【zhēng】声调的特色。次句又以秦筝构造的复杂暗【àn】示曲调将不同【tóng】寻常。三、四两句则【zé】具体写秦【qín】筝【zhēng】的声音特色,先直接写【xiě】声调【diào】的【de】幽怨沉缓【huǎn】,然后又以时间的推移写曲【qǔ】调的悠远绵长,人们预知秦筝将奏出【chū】动人的曲子。

  诗的次四句写送【sòng】别时弹奏秦筝。先点明水绕树合的红亭,是送别【bié】的环【huán】境,也是弹【dàn】筝的环境【jìng】。次点出所弹曲调为‘黄【huáng】钟乐》和【hé】《白芝曲》。然后集中写秦筝的音乐效果:清风【fēng】飒飒【sà】而来,浮云停滞不动。“飒【sà】”,透露出凄【qī】怨,“云不去”反映【yìng】出缠绵难舍【shě】。这两句不仅用自然界【jiè】的景【jǐng】物【wù】形象写出秦筝之【zhī】声,而且以物【wù】之【zhī】尚且【qiě】有【yǒu】知’,衬托了人之不能无感,遂有“闻之酒醒泪如【rú】雨【yǔ】”一【yī】句,来【lái】写秦【qín】筝声引【yǐn】起【qǐ】的惆怅别情。

  诗【shī】的最后两句点明【míng】“送”字。归秦【qín】地而作秦【qín】声,歌题是恰切的。结尾“汝”字与开头【tóu】“汝【rǔ】7字相呼应,强调“送汝”,而一【yī】个“悲”字呼【hū】应开【kāi】头的“苦”字,写出借秦筝【zhēng】传达出的悲苦不忍【rěn】别【bié】离的心情。其中似也包含着弃【qì】置州县,难【nán】以【yǐ】归京的苦闷。

  这首诗情调悲切【qiē】婉转,催人泪【lèi】下,韵脚也低沉【chén】凝重,突出地表【biǎo】达了诗【shī】人送【sòng】别时凄怆悲苦【kǔ】的【de】心绪。

岑参简介

唐代·岑参的简介

岑参

岑参(约【yuē】715-770年),唐代边塞诗人【rén】,南阳人【rén】,太宗时功臣岑文【wén】本重孙【sūn】,后徙居江陵。[9-22] 岑参早岁【suì】孤贫,从兄就读,遍【biàn】览史籍。唐玄宗天宝【bǎo】三载(744年)进士,初为率府【fǔ】兵曹【cáo】参军。后【hòu】两次从军【jun1】边塞,先在安西节度【dù】使【shǐ】高仙芝幕府掌书记;天宝末年【nián】,封常清为安西北庭【tíng】节度使时,为其幕府判【pàn】官。代宗时,曾【céng】官嘉州【zhōu】刺史(今四【sì】川乐山【shān】),世称“岑嘉州【zhōu】”。大历五年(770年)卒于成都。

...〔 〕